透過環境設計預防犯罪

不久前台灣發生的火車刺警事件,在設計師圈中也有廣泛的討論。
也有不少粉專也都在第一時間製作相關文宣提醒民眾做好準備。
身為體驗設計師(UX Designer)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TCPB局長室臉書 推出的自我保護懶人包

相較於見樹不見林的專注在使用者體驗上,環境設計(Environmental design)則是更廣域的社會規模的體驗設計

透過環境設計來預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簡稱「CPTED」,其實已經是個專業名詞了,
甚至已經有建立國際組織機構協助並研究相關議題。

既然這種研究已經多年了,那有沒有什麼成果是值得知道的?
除了在官方臉書上發表如紐約利用住房政策減少犯罪率發生之類的,「離台灣環境議題有點遠但其實也很近」的社會規劃,
還是像日本新幹線的座椅坐墊可以拆下來作為個人防護這種還比較貼近現實層面一點。

個人防護的程度要到什麼程度?防刺、防爆,但也不能出現武器,不然成為歹徒的犯罪工具傷害到人。
另外人群疏散動線,是否能第一時間快速疏散,讓專業人員快速進入事件中心ㄤ;或是否能有快速利用周遭環境成為阻隔歹徒的工具?
當然今天這種思考並不限於大眾運輸中,各種公共場合也都該具備相關設計。這裡就想到,公共空間的設計,除了有「自然監督」的透明化視野防止潛在犯罪,同時也想兼具「小空間隱私」給予使用人安全感的角落,這樣的「矛盾設計」,還真的是聰明的建築師才有辦法想到呢!

透明化的視野能預防犯罪,要同時考慮小角落的隱私?

CPTED 設計或改造設施,通常會有四個原則:

  • 自然動線控制 – 使用自然特徵、圍欄、景觀等,以幫助引導乘客進入或離開設施的位置。
  • 自然監督 – 能夠監控公共空間,大至整個空間小至一個人的視線範圍(像中國那種監控也不太好)。景觀和建築環境的設計去除視線盲點,窗戶和圍欄視線穿透化,並且保持景觀美化,以便提供進出公共空間的清晰視野。
  • 地域強化 – 清楚定義規範公共與私人空間,並且清楚簡單規範進出公共與私人空間的導引,像是路標等指示。在傳輸設施中,清楚並簡單指示「你正在系統裡,而且你正在使用這個系統」。
  • 保全 – 表明所有權,以及表明所有者(或社群團體)關心此空間,將空間設計成讓更多類型的人使用,同時阻止那些意圖不良的人使用設施。
明確的標示,能引導空間使用者,在災害發生時也能即時反應

上面四點翻譯自「捷運雜誌」,翻得不好也請多指教。
CPTED 的概念與實施在國外已經很久了,然而在台灣似乎沒有能那麼普及?
如果將這樣的概念引入一般的空間設計中搞不好很有趣?
好比說台灣的飲料店常遇到澳洲來的客人,
如果店內加裝監視器與螢幕,來客都能看到自己投射在螢幕上;更進一步會有像是自拍拼貼的可愛貼圖效果,更花錢的就直接印出貼紙,替代成號碼牌。
這樣不是更能吸引來客,另一方面也實踐了自然監督(澳客如果生氣也會看到自己生氣的模樣)的效果。

自然監督能明確看清楚空間中的所有人事物,如果監督範圍小到個人的臉孔偵測,那就太超過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就能解釋清楚,
畢竟善惡的產生,這整個社會的流動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如果我們在所有衝動的當下,再多那麼一點思考,哪怕只是一個念頭,
也許就能避免掉悲劇了是不是?

Hedula

Hedula

Hedula Expert Design Unique Leading Arise 從商業設計跨域到使用者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目前以分享有趣的設計文章為業餘部落格,主業則是牽扯到視覺設計的各種雜工。